人工智慧将主宰人类? 电影里科技恐惧症候群

大家都知道,个人电脑(PC)大概在1980年代初期开始于美国普及,尤其是苹果电脑著名的Apple II型个人电脑,在1980至1990年代,被美国教育体系采用为标准电脑,更是个人电脑普及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大家也都知道,网际网络(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DARPA)在1960年代发明概念、1970年代开始铺设、至1980年代慢慢普及于个人电脑上。

这二件事的历史交会点在1980年代,而反应在电影文化上的,就是有许多人,特别是影视艺术家,对于这样的趋势显得焦虑、觉得个人电脑随者网际网络的扩散,可能如同外星人侵略地球一样,未来将宰制人类的自由与多元?


个人电脑与网际网络的发展,从1980年代肇始,此时许多影视创作,皆对科技高度发展感到忧虑,许多作品纷纷对人类与科技的未来共处感到悲观与恐惧。图为《战争游戏》中的主角使用的早期个人电脑IMSAI 8080,就轻易骇入美国国防部超级电脑中。(imdb)

这个流行的趋势,被未来学者称为“第三波文明”(The Third Wave),学术界对此发展相当的振奋且有信心,认为第三波文明会带来知识普及、接触资讯平等及更加极端的“第三波民主”,让人类走向更开化的发展。事实真是如此吗?从1980年代的电影,我们完全看不出来这样的乐观与进取,反而乘载满满的恐惧,对于电脑与网络将主宰人类,抱持着极端不信任、甚至排斥的情绪,都被写进电影剧本中。

随手一捻,著名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 1984)就是部对人类未来遭受电脑与网络宰制的恶梦狂想曲,那个借着网际网络发挥的“天网”(Skynet)因为高度发展而触发了自主意识(AI),认为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天敌,所以必须毁灭人类才能让地球得到光明。


“天网”从未来派出的机械杀手,将在过去的时空杀死人类反抗军领袖的母亲。这样的奇想,掀起了不信任科技高度发展的好莱坞通俗文化高潮。阿诺史瓦辛格的雅利安优秀人种典型外貌,刚好与纳粹恐惧症进行完美结合。(imdb)

而后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 1999)更是将此概念发挥到极致,将1980年代电影因为科技屏障、无法真实写真的“虚拟技术”(Virtualization)作为电脑统治人类的工具,人类除了必须被毁灭外,还要变成维持超级电脑母机的电池营养剂来源,下场实在很惨。


《骇客任务》的剧情描写,仅是将《魔鬼终结者》的故事,添加属于21世纪早期电影CG艺术的突破加以美化和深度再探索。(imdb)

1980年代真的是这股“数位恐惧潮”的高峰时期,除了《魔鬼终结者》之外,尚有《战争游戏》(WarGames, 1983)这部惊世骇俗之作。故事描述天才高中生,莫名其妙用拨接网络设施,就骇入美国国防部的超级电脑,差点引发世界大战。


天才高中生使用个人电脑骇入国防部,导致世界大战差点爆发的故事,灵感来自已逝天才史蒂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的几个短篇评述。(imdb)

另一部《蓝色霹雳号》(Blue Thunder, 1983)从另一角度,幻想洛杉矶警局引进了一架万能的警用直升机,运用各式军用科技,可以匿踪、无声、无限制的监控所有人的行为以防止犯罪,电影虽然看似讴歌这样的科技武器,但是最终此万能直升机却差点成了军警高层犯罪的工具,最终故事直指正直的媒体是宰制政治污秽的良方,而万能的直升机遭到了男主角的毁灭,将所有美好停在那一刻。


拥有在1980年代无法想象的全知全能作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蓝色霹雳号”,在片尾被主角作主给毁掉,似乎还给人类文明永续的一丝机会。(imdb)

此外,《霹雳五号》(Short Circuit, 1986)也是同样的内容,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可以无限量地吞入(imput)知识与资讯,这到底是好是坏?对人类的未来影响如何?电影给不出好的答案。

这与《未来小子》(D.A.R.Y.L., 1985)剧情类同,拥有人工智能、超级电脑却与一般小孩外表无差的机器人,在逃脱出科技机构追杀,与美国一般正常家庭相处后,其抉择究竟如何?片中军警追杀的场面震撼,人工智能小孩机器人的反应、例如可随意操控美军最高机密的武器,更增添电影情节的刺激感。


《霹雳五号》(图左)和《未来小子》(图右)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至极致的疑虑,还是无法获致结论。(imdb)

这种对科技发展质疑、对工业文明至数位文明采取敌意的思想,其实是西方某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根源。从19世纪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极致程度时,欧洲已经出现了抵抗工业革命的思想,这群人称为“卢德主义者”(Luddite),他们眼见工业革命绵长的生产线,正在宰制着人类的生活、将人性尊严踩在无生命机器之下践踏,这是其思想的根源。这样的运动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在西方社会蔓延。


19世纪发轫的卢德主义,是对工业革命发展抑制了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一种疑虑与反扑运动,此运动至今日还在发展且更加多元。(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例如,我们知道有“环保/生态恐怖主义”(Eco-terrorism),从原本的保护生态、保护动物一跃而成用暴力手段,来逼迫现状的改变。英国著名导演泰瑞吉利安(Terry Gilliam)从一部法国的静态短片为本,书写了一部透过穿越时空的奇想电影《未来总动员》(12 Monkeys, 1995),描写一群动物保护恐怖份子,如何走极端用致命病毒毁灭人类,最终拯救了所有动物,却让人类只能躲在地底下苟延残喘。看这部电影时,爱护动物、关心动物生命权的阅听众一定觉得有大快人心,却也感到淡淡悲伤的一种复杂情绪。


看到《未来总动员》里面,人类被病毒驱赶至地表之下苟延残喘,地表面则成为动物的天堂世界,看来或许有不同两样情,感觉矛盾感伤但是夹杂振奋。(imdb)

而对文明发展不信任、甚至厌恶、厌世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在近代史上相当多,美国著名的“大学航空炸弹客”(Unabomber)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就是一个明显例子。他本身是个高智商的数学天才,却因为预见人类未来将受到科技发展所宰制,个人自由与人权将会被电脑网络和基因工程所剥夺,所以断然采取个人的革命。


大学航空炸弹客泰德卡辛斯基,花了二十年时间寄送邮包炸弹四处破坏,就是为了发表他对于人类工业社会发展疑虑的长篇论文。(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他为了刊登自己长篇大论的论文《工业社会与它的未来》(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Future)在大众媒体上,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邮寄邮包炸弹至他认为可能的高科技与基因工程发展机构,包括各大学顶尖机构和航空公司,直到1996年才被逮。


Discovery频道破天荒制作影集,就是为了探讨大学航空炸弹客行为后面的种种对科技发展的疑惧,透过行为侧写和分析犯罪心理、发展心理学(Life-sp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的内容来让阅听众了解此种思想。(imdb)

追踪“大学航空炸弹客”本身就是一个对现代科技高度发展质疑与分析模拟的好题材,Discovery频道特地为了这个案子,第一次拍摄实案影集,就叫做《缉凶:大学航空炸弹客》(Manhunt: Unabomber, 2017),透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侧写分析(method of profiling)过程,来捕风捉影推测嫌犯的思考与逻辑,亦即用现在相当热门的“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作为破案的关键手段,而推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可清楚理解对科技高度发展抱持恐惧与不信任心态的全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